01
有人說,2018可能是房子質量最差的一年。在高周轉控成本的大環境下,不少項目爆出了建筑用料減配降檔,工程品質下降的問題,多地出現業主維權現象;由搶工期、違規操作引發的生產安全事故也時有發生。
如何管控工程質量?國家從政策層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明源君梳理了12月以及2019年即將落地的新規,發現狠抓工程質量將會成為2019年的主調。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通過提高建筑結構標準及鋼材性能,增強工程的安全系數
相關規范及其變化包括:
?《建筑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
實施時間:2019年4月1日
主要變化:要求提高建筑結構荷載系數
?《地下結構抗震設計標準》
實施時間:2019年4月1日
主要變化:要求強化地下結構的抗震性能
?《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
實施時間:2019年2月1日
主要變化:宣布取消Q345鋼材牌號;提高鋼材的抗力分項系數
二、嚴打證書掛靠,推動建筑師負責制,監管手段更嚴格
相關的規范及其變化包括:
?《關于停止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現場專業人員統一考核發證工作的通知》
發布時間:2018年12月13日
主要變化:取消“八大員”證書,對工程管控不再看“證”,而看實際的規范執行效果
?《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同意河北雄安新區開展建筑師負責制試點的復函》
發布時間:2018年12月15日
主要變化:進一步推動建筑師負責制以及工程承包制,明確工程質量的責任主體
對工程人來說,搞不懂這些規范,搞不定工程質量,未來將會有大麻煩!下面明源君就對規范的重點內容做一個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01
《建筑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
實施時間:2019年4月1日
?
前不久發布的《建筑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2018,引發了工程人的關注,大家的關注點集中在建筑結構的作用分項系數提高這一變化上。
公告原文
根據新規,建筑結構的恒荷載分項系數由1.2提升到1.3;活荷載分項系數由1.4提升到1.5.
這一措施,明顯是針對過去開發商慣用的“優化”配筋的行為而設的,對比現行的規范,新規提高了分項系數,即使開發商在“優化”配筋時采用了最低值,整體配筋量也比以前多。通過增加鋼筋用量來提高結構承載力,從而增強工程結構的安全系數。屆時,梁、柱、墻、樓板以及獨基的配筋結果可能比現行標準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建筑的結構構件可靠性會提高,當然,同時也將帶來造價成本的增加。
另外,如我們所知,規章制度需要不斷修整,才能滿足新環境的要求。GB50068-2018也是在進一步完善以往一些界定不清的條文。
該規范中包含2條強制性條文,分別為第3.2.1和3.3.2條。與現行規范相似,強制性條文都是針對建筑結構的安全等級,以及建筑設計的使用年限。不過,新規對建筑安全等級界定更明確。與原有規范相比,新規對于建筑的安全等級劃分更明確,其中規定,甲類建筑和乙類建筑安全等級應為一級;丙類建筑安全等級應為二級;丁類建筑安全等級應為三級。與此同時,規范的靈活度也有所提高,對特殊建筑的結構設計使用年限不做限死,而是可以另行規定。
具體變化對比如下:
新規:
3.2.1 建筑結構設計時,應根據結構破壞可能產生的后果即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經濟損失、對社會或環境產生影響等的嚴重性,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級。
對應的安全等級劃分如下:
舊規:
新規:
3.3.2 建筑結構設計時,應規定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
具體年限規定如下:
舊規:
02
《地下結構抗震設計標準》
實施時間:2019年4月1日
?
新的《地下結構抗震設計標準》規定,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及以上地區的地下結構工程,必須進行抗震設計。新標涉及地下建筑范圍,包括地下單體結構、地下復合結構、盾構隧道結構、暗挖隧道結構、明挖隧道結構、下沉式擋土結構、復建式地下結構七類。
此前很多年時間內,地下結構的抗震設計都是參照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該標準雖然對地下結構的抗震性能做了規定,但是不是很詳盡,一些指標也沒有明確。此次專門針對地下結構抗震設計出臺的標準,要求地下結構嵌固端以下部分必須進行地震力驗算,另外,針對鋼結構建筑的豎向荷載、地下結構高度都做了嚴格要求,就連地下結構的基槽填充材料都有做了專門規定。具體如下:
● 抗震變形驗算
該標準第5.7.1條要求,結構進行性能要求為I、II的彈性變形驗算時,矩形斷面應采用最大彈性層間位移角作為指標,并滿足下式要求:
● 抗浮驗算
新規的5.8.1 要求,地下結構底板下存在飽和砂土或粉土層時應進行帶豎向地震力的抗浮驗算。
驗算應遵循以下公式:
● 鋼結構建筑的要求提高
新規第12.1.7 要求,當上部為鋼結構房屋時,地下結構應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支撐(抗震墻板)結構中豎向連續布置的支撐(抗震墻板)應延伸至基礎;鋼框架柱應至少延伸至地下結構一層,其豎向荷載應直接傳至基礎。
2、地下結構的高度,當采用天然地基時不宜小于房屋總高度的1/15;當采用樁基礎時,從承臺底面起算的地下結構高度不宜小于房屋總高度的1/20。
● 填材料也不容疏忽
以前一些項目的肥槽回填采用灰土或碎石土,而肥槽周圍是普通欠固結回填土。這種做法以后將行不通。新規第12.3.4條要求,“地下結構施工完成后,應及時進行基槽回填。回填材料與周圍土層不應有過大的強度和剛度差異。”新規對回填材料的強度和剛度做了規定,將更好保證回填土質量,滿足嵌固部位的要求。
03
《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
實施時間:2019年2月1日
?
住建部近期發布另一個新規《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GB/T 1591-2018,也與建筑鋼材相關。
該標準有2條變化值得關注:
? 取消Q345鋼材牌號,改為Q355
2019年2月1日起新國標實施以后,我國將取消Q345鋼材牌號,改為Q355。Q355是普通的低合金高強度鋼,屈服強度355MPa。
世界鋼鐵協會(World Steel Association)的數據顯示,全球的鋼產量大約有一半來自中國,同時,中國也是鋼鐵出口大國,鋼鐵出口量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但中國的鋼結構材料標準與世界主流標準“歐標”有一定的差異,最常用的鋼材Q345材料強度略低于歐標S355材料強度。
標準不同導致了一些國際貿易方面的障礙,比如來自中歐的S355JR鋼材采購訂單,大多需要重新生成,且一旦流單,鋼材很難在國內獲得市場。而實施新標之后,Q345鋼材將與歐盟標準的S355鋼材牌號相對應,鋼結構材料標準的差異問題也迎刃而解。
兩種牌號鋼材對比如下:
?抗力分項系數提高
根據國標《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GB/T 1591-2018規定,按不同交貨狀態規定各牌號的力學性能, 并將下屈服強度修改為上屈服強度, 其指標相應提高了10 MPa-15 MPa。
新規之后,鋼結構的抗力分項系數較此前有所增大:Q235 由1.087 增大到1.090,Q345—Q420由1.111 增大到1.125~1.180(不同板厚),新增Q460 鋼的抗力分項系數為1.125 ~1.180(不同板厚)。
04
取消“八大員”指標考核
實施時間:2018年12月13日
?
12月13日,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停止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現場專業人員統一考核發證工作的通知》,宣布取消建筑業企業最低等級資質標準中關于持有崗位證書現場管理人員的指標考核。
簡單來說,就是原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三級資質標準中:“持有崗位證書的施工現場管理人員不少于15人,且施工員、質量員、安全員、機械員、造價員、勞務員等人員齊全。”這條規定被刪除。
通知發布之后,各地紛紛出臺相應的文件,暫停“八大員”考核發證工作。“八大員”是項目施工過程的關鍵性技術崗位,對控制施工成本、安全、質量有著重要作用。取消“八大員”資格,是否意味著對建筑工程總承包單位的要求降低?
事實恰恰相反。一方面,過去,建筑行業“掛證”現象嚴重,很多資質不夠的企業,有證也能參與招標和施,“八大員”的取消,就是要從源頭上打架“掛證”行為。
這其實透露出一個信息,未來,監管不再是看“證”,而是要求實實在在有“人”。可以預見,對建筑企業的審核和檢查也會更加嚴苛,監管部門重點關注的將是相關規范標準有沒有真正在執行,建筑企業有沒有違規違法行為。
另一方面,要注意《通知》中最后一段話:“我部將研究制定指導各地規范開展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現場專業人員教育培訓的相關政策,做好工作銜接,探索建立多元人才評價機制,進一步提高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現場專業人員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也就是說,未來將會出臺新的現場管理人員考核辦法。當然,新辦法肯定會比老辦法嚴格,從業人員的準入門檻自然也會相應的提高。
05
試點建筑師負責制以及工程總承包制
實施時間:2018年12月15日
?
近期,住建部公告關于同意河北雄安新區開展建筑師負責制試點的復函,同意河北雄安新區開展建筑師負責制試點工作,于2018年12月15日開始實施,期限為三年。
明源君注意到,其實河北雄安并非第一個試行建筑師責任制試點的城市,在此之前,上海浦東新區、福建廈門自貿區廈門片區、廣西省先后開展了建筑師責任制試點,其中廣西省開展這一試點的時間為2018年的5月份。
試行建筑師負責制跟國際上工程建設的通行做法是相符的。在不少發達國家,建筑師不僅是設計師同時也是工程師,建筑師對建筑材料的選取,以及工程質量的把控起到決定性作用。
而國內的建筑師一般只是以 “繪圖員”的身份參與前期的圖紙設計,向建設單位遞交了設計圖后,工作就結束了。在工程施工階段,建筑師包括其他專業設計師雖然有設計的解釋權,但對工程的話語權其實很小。試行建筑師負責制之后,設計將主導建立包括項目管理、工程造價、招標代理、工程監理等在內的一體化管理承包,建筑師將擔當起工程質量、進度、投資控制總負責的角色,在工程的整個設計、施工過程擁有絕對的決策權和主導權。
當然,權力越大,責任越大。過去建筑師對項目好壞要承擔一定的責任,而現在責任落實成紙面上的規定,且還是“終身責任制”,責任主體更加明晰。也就是說,出現質量問題的項目,建筑師將承擔關鍵責任,后果將包括吊銷執照等懲罰。
與此同時,國家也在推動工程總承包制度。今年8月份,住建部同意在上海、深圳市開展工程總承包企業編制施工圖設計文件試點,意思是試點城市的建筑項目工程施工圖不由設計院畫了,而是由施工單位全搞定。12月12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發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工程總承包計價計量規范(征求意見稿)》,意見稿對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工程承包方涉及的勘察費、設計費、建筑安裝工程費、設備購置費、以及其他費用的計價方法、清單編制等做出了詳細的說明,讓工程總承包方對項目的勘察、設計、采購、施工全過程的計價計量有章可循。
設計施工一體化,施工和施工圖設計由同一家單位承包,工程總承包可以將設計、采購、施工進行融合、協調、管控,這將有助于節約工期、控制成本。當然,與建筑師負責制相似的,工程的責任主體也更明確了,工程總承包單位對于設計、施工問題負責到底。
可以看出,工程承包制度在加速完善,重點劃分出了工程總承包、建筑師負責制(即設計主導的全過程管理總承包)兩種,無論哪一種,責任主體都將是非常明確的,這其實也是從制度層面上管控工程質量。
說到這,明源君也聯想到一個問題:如果以后施工單位對工程一攬子負責,那是不是意味著,房企的工程管理人員責任減輕了,但同時重要性下降了呢?這對工程人來說,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